明儿放假,办公室里鼠标点得跟蹦迪似的,谁还没点小九九呢?工位上人坐着,魂早出窍了,盘算着行李箱先塞哪件衣服。这种小鹿乱撞的心情谁懂啊!银行人的日常是啥?早八晚九踩缝纫机,周末双休?不存在的!刚熬过旺季营销那场生死劫,信用卡地推到手软,存款指标压到怀疑人生,领导画饼画得唇焦口燥——放假不玩几天,对得起这身腱子肉吗?
可躺平归躺平,这喘气的功夫,脑子里总有个小人儿跳来跳去:"姐们儿,这日子还能捱几年?" 镜子里熬出的鱼尾纹,工位旁堆成山的报表,还有深夜回家地铁里摇晃的倒影,都在逼问:要不要卷铺盖走人?
嗐,说走就走的潇洒,九成人都没那底气。辞职两个字,像烫手山芋。心想着"老子不干了"的时候,现实抛来三板斧:"下家在哪?""能拿什么敲门?""吃土资金从哪来?" 大多数人支支吾吾,最后挤出句:"我想找清闲点的,我有XX证书,也许能去XX公司当螺丝钉。" 连自己都听不见那话音里的颤抖。
别急着拍桌子骂"废话文学",真相扎心了——银行人的困局,九成不在工牌,在自身。真换了马甲,领导PUA变客户PUA,KPI换成了业绩提成,内卷从格子间卷到写字楼,不过是换汤不换药。裸辞就像拆盲盒,拆开前永远不知道是联名款还是过期存货。
那出路呢?答案藏在三个灵魂拷问里。A姑娘早想好了:教师资格证揣兜里,线上课程讲得头头是道,学校招聘公告研究得比文件还透,转行当老师稳得像钉子。B小哥更绝,法律课程听了能倒背如流,律所实习跑得比早八还勤,逻辑题解得客户经理都甘拜下风。C同学直接端水式准备:创业计划书改了八个版本,副业小作坊已经月入五千,连办公室团建都在拉同行入伙。
你看,这世上有现成答案的算命先生吗?那些嚷着"行业不行了""我天生就这样""老了学不会"的借口,不过是给懒惰盖的遮羞布。整天跪着问"前辈指点迷津",却不敢照镜子问问自己:你配得上那个更好的未来吗?
假期作业先布置到这儿,余下答案得靠各位亲自填了。有人已经在行李箱塞了考证教材,有人把客户资源导成了创业人脉,还有人把加班攒的调休兑成了环球机票。格子间的荧光灯照不亮前路,但窗外的阳光,永远属于敢追的人。